新闻动态
刘邦与匈奴交战时,若韩信还在,白登之围还会发生吗?
白登山之围,可以说是汉高祖刘邦一生之中最为耻辱的两次作战之一了。第一次是在楚汉争霸时期,刘邦率领诸侯联军五十万人,攻入彭城,结果被项羽的三万精锐骑兵星夜飞驰而至,直接击溃。第二场,就是这次著名的白登之围。
这次汉匈之战,一开始其实是汉高祖刘邦的“平叛”之战。当初分封在韩国故地的韩王信,由于多次和匈奴交手失败,只能主送向匈奴派遣使者,割马邑之地向匈奴求和。由于双方的使者往来过于频繁,被汉高祖刘邦察觉,于是乎刘邦怀疑韩王信与匈奴勾结,韩王信见状,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直接和匈奴约定共同对付汉朝。汉高祖自然是无法容忍,于是乎亲自率领32万大军讨伐韩王信。
一开始刘邦的进展不错,轻松击败了韩王信的军队,韩王信慌忙逃到匈奴,匈奴派兵增援,结果也被教育。但自此之后,刘邦开始轻敌,殊不知匈奴的冒顿单于恰恰就利用了这一点,先是主动示弱,然后诱敌深入,最后以匈奴40万空弦之士,将刘邦的前后大军分割开来,刘邦本人被牢牢围困在白登山,一共七天。幸亏陈平用宝物贿赂了匈奴阏氏才使得匈奴得以撤军。
展开剩余61%纵观整个作战,实际上刘邦的汉军在正面战场上没有吃到大亏,甚至匈奴士兵在白登山围困了刘邦七天七夜,且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,也没有能够彻底击败刘邦(当然,如果继续围困,刘邦估计就坚持不住了)。这说明,这场大围困的发生,还是因为战略战术上出现了问题。
那么,如果名将韩信此时还在,汉军能够反败为胜吗?
可以说,韩信作为刘邦阵营中唯一的帅才,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是天赋溢出,无论是战略大局观,还是局部战役所运用的战术,都非常出色。如果韩信指挥这场战争,起马汉军不会遭到围困,因为韩信用兵非常谨慎,对于匈奴故意示弱,诱敌深入的战术,他肯定是能够识别的。但如果说打赢匈奴人,恐怕韩信也没这个本事。
韩信所擅长的,是攻城略地的攻防战,在这种战局之下,双方将帅采取的智谋是非常重要的,战术水平具有充分发挥的空间。但对于匈奴的作战,与这种攻城战相差甚远。对匈奴作战,需要的是野战,野战在当时,讲究的是双方军队士兵的个人素质,显然,在这一方面,汉军在当时和匈奴有着很大的差距。汉军的骑兵在当时并不多,且战斗力也弱于匈奴军队;再者,汉朝的弓弦由于材质的原因,在北方寒冷的地方会失去弹性,根本无法使用,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韩信有再多的智谋,也是无能为力的。他最多只是能和匈奴打成平手。
再者,当时的匈奴处于鼎盛时期,而汉朝当时的国力还相对薄弱,国内的诸侯也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,换言之,汉王朝并没有能够掌握所有的资源,自然无法和匈奴抗衡。因此,当时的白登山之围,实质上是汉匈形势的一个真实反映。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